15210月15日至17日,我校中三年级全体同学带着对历史文化圣地的向往,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绍兴研学之旅。这不仅是一次空间的位移,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精神对话。我们沿着课本中的墨香,走进了那座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古城,在兰亭感受风雅,在沈园喟叹情愫,在鲁迅故里触摸民族的脊梁。
第一天的研学首站是书法圣地——兰亭。那里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墨香。站在鹅池边,我们仿佛看到了王羲之与一群名人雅士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潇洒身影。站在这里,才真正体会到他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原来古人的情怀是如此真切。
接着,我们攀登了庄严肃穆的大禹陵。沿着长长的神道步步登高,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与治理洪水的丰功伟绩化作我们脚下的力量。大禹的坚韧不拔激励着我们在求学道路上也要有定下目标便一往无前的决心。
第二天,我们首先走进了“巾帼英雄”秋瑾的故居。再这样的院落中生活着一位“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豪情女子。展厅内“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笔让我们沉默了,那份为民族复兴不惜牺牲一切的勇气深深震撼了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少年的心。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从她身上学到了“独立的灵魂”和“担当的肩膀”,更应珍惜当下,为理想而奋斗。
紧接着我们步入沈园。这里的氛围却截然不同,充满了婉约与忧伤。葫芦池、假山依旧,而那两阕题于壁上的《钗头凤》,却道尽了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那些诗词都融入了对命运弄人与人生无奈的深切感悟。这让我们看到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承载的是如此鲜活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随后,我们徜徉在柯岩、鉴湖和鲁镇景区,大家无不惊叹于三国以来因开山采石造就的众多石壁石宕自然景观。我们还坐上了画舫欣赏绍兴的水乡韵味,这座城市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将其千年的故事都藏在了这美妙的景致之中。
研学的最后一天,我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进了鲁迅故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急切地寻找着课文中的痕迹——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还有那刻着“早”字的书桌,甚至仿佛听到了寿镜吾先生严厉的呵斥与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原来鲁迅先生也有充满乐趣的童年乐园,也有刻苦攻读的学堂,他也曾是一个鲜活、调皮的少年。走进鲁迅纪念馆,看着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和他那些如匕首、如投枪般的文字,我们深刻理解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魅力。他的抉择告诉我们,个人的理想必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这种精神的洗礼是任何一堂课都无法替代的。
这次研学让我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历史”(history)可以拆分为“hi”“story”,我们这一路与许多故事say hi。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时间线,人物不再是扁平的名字,知识不再禁锢于方寸课本。我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长,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坐标与价值追求。
这次绍兴之行,是一次文化的寻根,更是一次青春的筑梦。我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将先贤的精神内化为前进的动力,在未来的学习与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从容地走下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华彩篇章。
撰写:中三(3)班 周泽成
初审:路红英
复审:胡尔姝
终审:程晓蕾